洋文凭换不来高薪
在2004年,“海待”一词最能触动留学一族的敏感神经,据称“海待”们有三大通病:没有明确的职业取向;拿洋文凭换高薪;心态浮躁,期望值过高。职业规划专家唐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此前不久的“2004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天府行暨成都创业论坛”上,唐老师作为某企业的HR经理出席论坛,招聘市场营销经理和咨询顾问,当时有一位刚回国的“海归”前来应聘。他先好奇地问唐老师招聘什么职位,接着又毛遂自荐,称自己“什么工作都会做,关键是看企业是否给得起钱”。唐老师便问他:“你觉得自己能值多少钱?”结果他开出了一个让人咋舌的天价:月薪不低于25000元。据称,该“海归”如此“自信”,是因为他拥有英国两所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结局不言而喻: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接招。
“海待”缺乏职业规划
唐老师分析说,这位“海归”最大的问题在于职业取向模糊,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细化,企业会不需要行行通样样瘟的“通才”,只看重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的“专才”。
求职遇阻,收回留学成本遥遥无期。不少家长面对出国留学时,已在踌躇不定,开始为孩子掂量就业出路。“海归”真的贬值了吗?而据天府早报报道,成都某猎头公司2004年的数据库表明,“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人才”依然是80%的企业的首选。企业看重“海归”留学的经历和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海归”没有贬值,“海待”却越来越多,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让国内众多留学机构迷惑不解。作为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唐江媛老师对此有独到的认识:“海待”在留学之初缺乏明晰的职业规划。“不是说某人回国后慢慢变成‘海待’的,而是在他跨出国门时就注定了的。”
职业规划定位人生
唐老师说,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社会上什么专业最吃香就选什么专业。可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因时因势而变,一个人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生涯才会充满激情,才会铸就成功的事业。据介绍,在国外,人力资源专家把人的天赋细分为34种,每一种天赋都有适合的工种,而职业测评就是为你量体裁衣,预先谋划你的职业发展方向。据称这也是“职业规划”课程所要完成的使命。
在“职业规划”课程中,人力资源专家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草拟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它要求囊括你一生的奋斗目标和学习、奋斗历程。譬如如何看清自己的优势,你的职业取向是什么,你属于哪一种职业取向类型。唐老师解释说,当一个人明晰了哪一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哪一个阶段应该奠定什么基础,他的职业方向才会清晰可见,也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成为“海待”的风险。(涵秋)
来源:华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