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有四成以上的海归表示,他们在国内找工作。 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给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带来了很多机会。比如以海尔、华为、TCL等企业为代表,这些已走向世界各地的企业,目前紧缺以下人才:一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学科人才;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熟悉WTO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四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但是“海归派”并没有如他们所期望的得到他们想要的职业前景。实际上,据调查,大部分企业在面对“海归派”时采取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拒绝接受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雇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海归派弊病之一 薪水期望值过高,盲目定位; 企业招聘时一般都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而不会从某一特殊群体(例如海归群体)出发,但是,有同样条件的两个人,有留学的经历将是一个亮点,这很符合人们的认知。国外的留学经验,使得海归在专业和文化方面的适应性增强,他们应聘那些国际氛围强的合资或者内资公司都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他们没有经验,相对本地生来说,能力和技能还有所缺乏,但是对薪水的期望值普遍较高。 事实上海归就业的机会薪资增幅是令人满意的,“海归派”就业路上最大的障碍正是来源于他们自己—对月薪的高期望值和对就业城市、企业的挑剔:40%海归期盼月薪过万,2%勉强接受4000 ,回国只选北京上海。期望月薪至少要10000元,而超过20%的海归期望在国内的月薪不低于6000至8000元。只有2%的海归表示,如果实在没有退路,他们勉强可以接受月薪4000元以下的职位。而这样的薪水标准已经超过企业所能提供的标准。
海归派弊病之二:无职业规划,对国内市场缺乏认识; 据不完全统计,而从就业公司的性质来看,34%的海归选择到外企就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从海归就业职位来看,41%的海归希望做执行层的职位,38%的海归希望做中层管理者,15%的人期望做到决策层。由于海归们前期留学投入太大,后期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但大多海归没有特别有价值的工作经验,仅参考自己所学专业选择高的职位来定位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对国内的供求市场有任何的认知,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只希望自己能够“值回票价”。问题是,实际上,国内就业市场需求明显经验化,在这个以效率著称的时代,有了经验就能更快上手,近而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派就不会体现出什么特别的就业优势,而且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录用海归要比录用本地员工的成本高20%至30%。这也是导致“海归”成“海待”的主要原因。 说来说去,无论从薪水,就业单位上来说,“海归派”的期望都过高。专家认为,“海归派”如果能在求学期间就努力融入海外文化,在保有自己的语言优势外,积极寻找一些工作或者实习的机会,就会对西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并吸取其精华。而缺少工作经验的“海归派”的就业尴尬也可以只成为短时期的情况:只要海归把心态调整好,对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弱势力有明确的认识,甘愿从基层做起,慢慢锻炼积累经验,海归们的的多元化教育背景的优势就能够逐渐发挥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