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到澳洲的第一天参观了墨尔本大学,7月9日参观了悉尼大学,7月12日上午参观了昆士兰大学并与培训学院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澳洲的大学建校时间大都有200年以上,在世界排名前20的有两所。澳洲的教育也是澳洲经济的一大支柱。
在澳洲所有的大学都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几乎都没有像样的大门,学校就是社区。绿荫中是一幢幢古老的建筑,有维多利亚式建筑,有哥特式建筑,建筑颜色虽然单调,但古朴典雅,像一位位博学的尊者在静默无语。正是澳洲学校的寒假,所以校园内静悄悄的,看不到几个学生。
7月12日午餐后,我们参观了bbc学校。
bbc是brisbane boysˋ college的简拼,大致意思是布里斯班市男子学校。学校虽然叫公学,但实际是一所私立学校,并且是贵族寄宿制学校,学校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段。
接待我们的不仅有分管高中的副校长、市场部主管,还有学生会的正副主席。学生会主席是由学生推选,校长任命的响当当的学生领袖,负责学生的检查工作,下面还有十几位部长。从学生时期就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袖气质。
副校长先生简单介绍了学校情况,回答了我们的几个疑问,之后带领我们参观校园,进教室听课。
布里斯班市是丘陵城市,学校也依山而建,上上下下,绕来绕去,在美丽的校园里目不暇接,手中的摄录相机一刻也不愿停止,唯恐有疏漏之处。
bbc学校的学生校服非常有特色。橄榄绿西装,最高年级12年级是白色衬衣(这是不是为了培养白领啊?),其他年级是浅绿色衬衣,都戴着着牛仔帽。既有澳洲原始游牧的民族特色,又有绅士风度。
因为是下午吧,大多数学生都从走廊自己的柜子内取物品,选学自己的兴趣学科。三年级的孩子集中在一个大篷子底下上大课。因为言语不通,也不知上的什么内容--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孩子们席地而坐,姿态各异,自由散漫,或倾耳侧听、或交头接耳、或东张西望、或低头静思。一位男教师在高声讲说。
继续走,绿荫地上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孩子们在玩橄榄球,几位老师穿插其中进行指导。橄榄球场下面是半封闭的幼儿园,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办公室与孩子们的活动室是一体的,在下面的其他年级教室也是同样情景。
幼儿园没有孩子,大概搞室外活动去了吧。拾阶而上,分两个组参观。我们走进了三年级教室。孩子们仍然席地而坐,围绕在教师周围,教师坐在转椅上与孩子们交流。有客人走进,孩子们纷纷打招呼。坐在地上上课,是第一次见,非常新鲜。孩子们举手发言,交流积极。一会,孩子们有纷纷起身回到座位,完成作业。
从三年级出来,来到初中部,参观七年级课堂。这节课是历史课,不只是巧合还是校方的故意安排,这节课的内容是中国部分,课本插图中有兵马俑、长城等,印象最深的是一张民国时的中国地图,是秋海棠树叶样子。
随后又参观了图书馆,藏书量自然丰富,最关键地是开放,有几个高年级的孩子正在专心读书。
学校的报告厅大气豪华。最让人惊奇地是学校有多间工科实验室,有许多孩子在做床工和木工。有几位校长打趣道,如此危险的实验在国内是万万不敢开设的。
走进学校的体育馆,健身房、体操活动室器械齐全;篮球馆内正在比赛,场馆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学校自建成以来获得的锦旗。
匆匆参观学校的校史馆和餐厅后又回到学校接待室,校方准备了茶点,极显人性化。双方互相赠送礼品。一路走来,校方为我们安排了几位学习汉语的学生服务,既为我们解说,又学习了语言,互惠互利。
挥手告别,思绪万千。新课程改革已经到深入阶段,但学校办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创新能力徘徊不前。澳洲的教育有几百年的发展史,成长史,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评价制度的改革能否进步是关键,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办领导满意学校"的方向指引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了口号,但教育人的良知能否经得起世人的拷问和历史的检验呢?不能力挽狂澜,但可竭尽所能,长善救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