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遭遇乞丐 澳洲并非遍地黄金,同样有贫富之分,有的人甚至穷困潦倒到沿街乞讨。我就曾在悉尼街头遭遇乞丐,而且多是金发碧眼的西人。
那日在贝尔蒙火车站等车去班克斯塘,正坐在站台的靠背椅上谈天,忽见一手拄拐杖、头发花白的西人老头径直向我们走来,非常绅士地说了一大串英语。正云里雾里时,身旁的家人便悄声对我说:“是乞丐……你摇摇头就行了。”于是身无分文的我连忙把头摇得像货郎鼓,生怕他“扭到费”。其实,那西人老头相当自觉,见我摇头,立即便神态平和地放弃努力,又继续沿着靠背椅乞讨下去。有趣的是,他见西人就走,见亚裔就停,将一长串黄皮肤、黑眼睛候车者的靠背椅走完,竟也小有收获。
乞讨也有许可证,这简直有点匪夷所思,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怪怪的乞丐。某日同家人一道去银行取钱,便见一身材魁梧的西人汉子伸着手站在街沿,胸前还别着一块写有英文的牌子。“乞丐!”于是我们便绕道而行,以免正面“接火”。事后问儿子,方知那牌子是宗教组织“救世军”所发的“乞讨许可证”。在澳洲,失业者均有一份足以维持吃、穿、用、住等基本生活的救济金,也不知那壮汉乞丐何以沿街乞讨,而且打着宗教的名义?“想手头宽松一些呗!”家人如是解释,想想也觉得不无道理。
有的乞丐乞讨别出心裁——用自己的专长来取悦观众,以期丰厚“赏赐”……那日去唐人街转悠,忽听得一阵优美动听的乐曲传来。顺着乐曲寻去,便见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坐在街心花园的喷泉旁吹萨克斯。那年轻人风度翩翩、衣饰整洁,并无半点“丐迹”,唯身前放着的那个盛有零钱的纸盒将乞讨之意昭示于人。也许是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吧,他只管闭着眼吹自己的萨克斯,全然不看川流不息的行人,吹到得意之处还微微地晃头、摆身。有人给钱,他也不道谢,无人给钱,他也不着急,一副“无为而治”的样儿。此后,我还遭遇过“画丐”、“文丐”,不过他们一般都儒雅斯文,决无纠缠之举。
最怕的是碰到那些纠缠不休的乞丐。有一天从英皇道火车站出来,过那条狭窄的通道时,却被一群土著乞丐“堵”住。“惹不起躲得起”,于是我连忙仄起身子欲挤了过去。然而还没等我过得“关隘”,便被一个五大三粗的土著中年妇女拉住,气势汹汹地非让我出“血”不可:“拿钱来!拿钱来!”无奈,只好掏出几枚小钱,然后逃之夭夭。寓澳日久,什么种族的乞丐都见过,就是没见过华裔乞丐——也许是咱们华人爱面子,宁愿辛苦打工也不愿上街乞讨而“丢人现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