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南亚、北美等地的华人社会相比,澳大利亚华社是一个较年轻的华人移民社会。它具有自己的特色:近三十年人口急剧增长,人口来源多样化,以及保持文化认同。
20世纪50年代前,澳大利亚政府奉行"白澳政策",限制亚裔移民。因此当时在澳洲生活的华人基本只有两类,一类是19世纪移民到澳洲的华人的后裔,另一类是各国到澳留学的华裔留学生。
据统计,1966年,全澳华人为26723人,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0.23%。1966年3月,澳政府初步废除了"白澳政策"。1974年,政府宣布新的移民政策,即全球一致,无人种、肤色或国籍之歧视。
自此,澳洲开始接纳大批华裔移民。70年代末,澳大利亚陆续收容来自越南、柬埔寨、老挝的印支难民约8至10万,里头有一半是华裔。1994年,澳政府给予1989年6月20日以前抵澳的3.6万中国大陆留学生居留权,当年,全澳华人人口超过40万。随后,这批留学生申请家人到澳洲,在10年间,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移民总数约15-20万人。
此外,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合法和非法移民。据推测,现在全澳华人人口约有70万人,占澳洲总人口的4%。
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澳洲华人的组成就显得异常复杂,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同,政治信仰不同、语言也有差异。
越南华人移民由于年龄较大,他们之间的交际语言以华语为主,新马港台甚至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华人移民却不一样,他们基本上都能讲流利的英语,有的甚至不懂华语。尽管如此,澳洲华社中有热心人士倡导成立全国性的华人社团。
澳洲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保留自身的语言与文化,澳洲华社在很多城市开办了华文补习班,周末上课。尽管政府在政策上提供了方便,华人第二代亦曾在学校里学过华语,但是因为难有机会使用,因此水平一般比较差。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华人第二代、第三代就不承认自己是华人,很多华人以身为华裔为荣。在澳洲,有一种说法,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那么街道上一定有这样的三间店,一间杂货店,一间药房,还有一间中餐馆。可以这样说,中华文化至少是在饮食文化的层次在澳洲站稳了脚跟。
据悉,澳洲的中餐馆越开越多,原因是喜欢吃中餐的澳洲人越来越多了。随着澳洲与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商业联系日益增加,澳洲的商界、政界人士也开始重视华人的文化。此外,如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对澳洲华人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