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带着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杠来上这里的大学,那会很被动。但是,假如觉得上学枯燥,那也不必过人惊讶。做洋论文,也很可能会做得像鲁迅所说的做古文一样:通篇用典,都是自己写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不同的是,洋论文要求你不仅要“事出有因”,而且要“查有实据”--要有引文目录。
要抵抗起个蹩脚的洋名的诱惑。不必学着别人,非得张三就叫山姆张、李四就叫西蒙李或莎莉李、王二麻子就叫马修王。不了解历史和文化,也许10年以后你才发现自己竟然跟某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同名。但是,当你被洋人叫拼音名字时,你要准备好,对各种奇怪的叫法都得答应。假如嫁给了外国人,那就不要羞于用丈夫的姓,别以为洋人就没有势利眼的,用外国的姓有时候很能消除民族隔阂。
如果是单身女子在国外,那一定要明白外国男人单独请你吃晚饭,那几乎就是汉语的“约会”的意思。吃完饭如果在他的楼下请你上去坐坐,那据说就是外国的约会的意思--多半就下不来了。但是,注意不要看到洋人专注热情的眼神就认为那里面有什么意思。外国人的五官凹凸有致、表情的透明度也高,所以那眼神也只能礼貌友好而已。更不要认为嫁给外国人就一定很浪漫。从表面上看,多数外国丈夫是跟中国丈夫一样“家常”的--假如他是个好丈夫、不花心的话。
在方面,要看清这里的社会分工格局,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期望还能有在国内时那样的职位。但是,也不能完全丧失了自我。若您是以国内大学教授的身份来到这里,我劝您最好别屈就自己到餐馆打工,毕竟为中国民族培养优秀人才要有价值的多。
不要一味崇洋,但是也不要妄自尊大,总拿北京上海的大酒店标准来跟这里的穷人水准相比。外国确实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国外的好东西,学到中国也不见得依旧精彩。
在国外生活,要入乡随俗,尽量西化,别抱着旧皇历跟环境格格不入。但是也不要以为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就可以变成洋人。更别以为自己就是国际人了--私有制还存在。也不必总想着自己是华人,那会把生活搞得太敏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然也不能不想着自己是炎黄子孙!至少,澳洲社会还以它的多元文化而自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