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节刚过,快满18岁的我便告别父母,登上从上海飞往澳洲的波音757,就读悉尼理工大学(UTS)一年制预科班。
遭遇“语言障碍”
有在外企作高管的父母为经济后盾,我不用辛苦打工,但空余时间想家、想家乡,还是感到日子难捱。半年后,位于悉尼北岸的塔龙佳动物园在报纸上打广告招募义工,于是热爱动物的我便报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报名,不想竟“一试中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考核,我走马上任,即每周六下午和周日全天在该动物园的义工服务部作通联兼“汉语援助”。
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我就遭遇“语言障碍”,而且这“障碍”并非来自英语,而是我的母语汉语。
午餐时分,我正专心品味着自己带来的快餐,忽见一位亚裔老人犹犹豫豫地向服务部走来。见他手上拿着一张《羊城晚报》,我当即判断“是内地同胞”,于是连忙放下快餐盒,操着普通话迎了上去:“老人家,我能帮助您吗?”
然而,待他开口说话时,我却哑火了:他说的是粤语(并带着浓重的腔),我这个“上海阿拉”竟没听懂一句。见我像个木桩子似地愣在那里,老人急了,便与我使用起“肢体语言”——他指着肚子,我便关切地问:“肚子疼吗?是否需要我送您上医院?”他做下蹲的动作,我便上前去扶起他:“您老腿脚不方便,别摔着了。”他伸出一个手指,我又瞎蒙道:“您是一个人到澳洲来旅游的?”见老人还是摇头,我没辙了,于是只好拿出纸笔,请他把他的要求写出来。但老人握着笔却是一脸的茫然。“不会写字?那画个符号也行。”听我这么说,老人想了想,便在纸上歪歪扭扭地画了一座“山”。联想到刚才老人指肚子,我便猜测道:“M?麦当劳?你肚子饿了,想吃饭?”老人摇摇头,又点点头,于是我连忙扶着他直奔建在对面小山堡上的麦当劳,原来,老人内急,想上厕所。
扶着老人从麦当劳出来,刚好碰到正在四处寻找老人的亲属。见老人安然无恙,他们千恩万谢:“感谢您这位活雷锋,您是东北人吗?”我不好意思地回答:“我不是东北人,也不是活雷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义工……”其实也不是我谦虚,今天的事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自己同胞的话都不懂,我这个“汉语援助”也太不称职了,也亏得老人想起麦当劳里有厕所,否则后果难以想像。
工作了一段时间,我便发现,来动物园参观游览的同胞中,操粤语的竟占了将近一半(主要是广东、香港的游客),为了便于交流,我便自己掏腰包到唐人街的粤语培训班去学习了两月,尽管远没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但只要有不谙普通话的粤籍、港籍游客求援,我也能操着半生不熟的粤语为他们服务。
机场救援“同类项”
某个周日的下午,我收拾背包正欲下班,突然接到一个“汉语援助”电话,原来是一位刚刚抵达澳洲的小留学生从机场打来的:“中介帮我联系的那户寄宿人家没按照约定开车到机场来接我,我英语不好,被困在机场了。我从机场里免费赠送的塔龙佳动物园的中文资料里看到这个‘汉语援助’电话,于是便打来试试。”“请问,你有你寄宿的那户人家的地址和电话吗?”对方顿了顿,竟不无沮丧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那你总带有录取通知书吧?”“带有……”憋了好一阵,他方才结结巴巴地念出那所中学的名字,原来是位于卡林弗的农业中学。“你稍等,我这就打电话到你们学校去查一查,看能否查到那户寄宿人家的地址和电话。”
接着,我又把电话打到农业中学。运气不错,在学校值班的老师还没有走,于是便从新生资料里找到了那户寄宿人家的地址,然而资料上却没留电话??这就意味着这位名叫沈全的小留学生仍与寄宿人家联系不上,今晚很可能要在机场过夜……想着自己初来乍到时所遭遇的种种窘境,于是我便决定“将义工进行到底”,虽然这已经超出了“汉语援助”的范围:“请你在机场等着,我这就开车来送你到你寄宿的人家!”
“手上拿一本蓝色封面的书,手上拿……”待我念叨着在电话里约定的“接头暗号”踅进候机大厅时,却傻眼了,坐在里面看书的亚裔竟如过江之鲫!在厅里转了十几圈,我终于确定拿蓝色封面书的有三位:一位是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一位是年龄跟我相仿的小姐,还有一位是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男士。“三位都不像,这是怎么回事?”又旋了两圈,我终于鼓足勇气向那位青年男士走去,“请问,您是在等人吗?”那男士茫然地看着我,竟说了一大串我听不懂的话(后来才知道是韩语)。就在我不知所措之时,坐在不远处的那位小姐竟举着蓝色封面的书向我走来:“请问,你是来接人的吗?”我疑惑地看着她,半晌才反应过来:“你就是沈全?你是女的?”“对,我就是沈全……我以为做‘汉语援助’义工的,肯定是大留学生,所以你在大厅里转来转去找人,我都没有把你与‘接我的人’联想到一块。”
当我把沈全送到那户不讲信用的寄宿人家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临别时,沈全请我这个大她半岁的“前辈”给她提澳洲生存的建议,我只说了一句:“尽快提高英语水平!”
破获偷猎组织
一般说来,打电话到义工服务部请求“汉语援助”的,多是在动物园里与家人走失、迷路或碰到语言障碍的中国游客,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那日,我就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救救我,我不愿再在‘洞’里混下去……”救?洞?混?听得我一头雾水。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对方终于吐露实情,这位名叫余伟宏的华裔男子是从越南边境坐小船“飘海”到澳洲的偷渡客,一踏上澳洲的土地,就被一个代号“洞”的偷猎组织所控制。由于初来乍到,又不谙英语,故而他说不出他的确切地址,这个电话也是趁同伙外出,悄悄溜出住所用卡在街头电话亭打的。不过还好,经过我再三启发,他终于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说出那个偷猎组织的网址。
接完电话,我立马上网,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打开那个黑网址时,我还是大吃一惊,那上面竟标价出售珍稀野生动物的“产品”,一根象牙卖到两万澳元,一只鸭嘴兽卖到五千澳元,一对马来熊的熊掌卖到二千六百澳元,一磅穿山甲肉卖到八百澳元……案情重大,于是我连忙向义工服务部的主管作了汇报,主管当即向警方报案:“我们是动物保护者,一定要尽力协助警方破获这个偷猎组织!”
在确认了余伟宏的电话是从一个名叫班克斯塘的越裔聚居地打来的之后,警方与我商量:“是否愿意在网上卧底,帮我们查清对方的情况?”虽然知道这是件很危险的事,但我还是欣然应承了。能在异国协助警方破案,回国后我就有“资本”在同龄人面前炫耀了,在国内时,我一直生活在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惊险刺激的事呢!
“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学电脑专业的我很快就查到那个偷猎组织的的“网上老巢”。在警方的授意下,我假扮成大卖主前去“叩门”。几经周旋和“考查”,对方最后终于同意与我面对面地接洽,以商量卖给我四根象牙和十张海狮皮的具体事宜。然而,也不知哪一点“处理”欠妥,狡猾的犯罪份子似乎嗅到了危险,却突然从网上蒸发。“不能让这些残害动物的家伙逃脱惩罚!”于是,我便使出十八般网络武艺,在网上跟踪追击了几天几夜,最后终于查到其偷梁换柱“移网”的蛛丝马迹……
因为我的证言,余伟宏没有被移民局遣返回国,在当地华人社团的帮助下,通过“雇主提名”的方式留在了澳洲。站住脚之后,既会汉语又会越语的他也利用节假日到塔龙佳动物园来作义工,成了我的“同事”。
“经历就是财富”
有事干着,时间过得特快,转眼就是一年。
2005年2月底,我回国探亲后又去动物园上班。刚刚与顶替我的香港籍义工交接完工作,忽听得主管喊:“方先生,请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原来,中国内地某大城市的电视台要到澳洲来拍摄动物方面的专题片,动物园想让我担任通联。“正好让祖国亲人看看,咱小留(当地华人对小留学生的称谓)在海外并没有成为‘留学垃圾’!”尽管知道担任这样的通联责任大,不仅要精通双语,懂得两国的有关政策,还要有应变能力,但我还是揽下这份“瓷器活”。有几个月作义工的经历垫底,我自信有这样的“金刚钻”!
“不打无准备的仗”,摄制组来之前的那一个月,我几乎全泡在图书馆:我查阅有关资料,下载可能要用的电脑程序,“储存”动物方面的英语词汇,请教动物专家,并根据对方发来的工作计划绘制了一份路线图……从到机场把摄制组接回的那一刻开始,我便全程陪同,不仅时常开着自己的二手车送他们到他们想要去的地方,有时还临时充当翻译、公关、甚至“厨师”(尽管吃得摄制组的同仁连皱眉头)。
然而,准备得再好,到“实战”时还是有可能出现意外。
那日去普菲利岛拍摄神仙小企鹅的专题片。为赶进度,天刚蒙蒙亮,我们便开着车沿人烟稀少的环海公路风驰电掣。眼见着两边的景物“呼呼啦啦”地向后闪退,心中竟有一份“畅快”的感觉。正意气风发着,忽见车前有一团黄褐色的光点闪过,“哇噻,袋鼠……”待我反应过来去扳煞车时,车身已经歪斜到公路旁边的沟里。还好,除了我的额角挂花之外,摄制组的其他人均毫发未损,但车却像只大懒猫似地再也发动不起来。荒山野岭,阒无人迹,如果不尽快请人来修理,那我们就只好坐等过路车以求援助。“不能守株待兔!”于是,我便翻黄页给离得最近的一个修车行打了电话,谁知那修车人却睡意惺忪地说:“休息时间,神圣不可侵犯,我要九点上班以后才能来。”一看时间,才清晨五点(澳洲天亮得很早),离上班时间还有整整四个小时。
情急之下,我便“违规”拨打了一个报警热线,岂料竟得到肯定的答复:“你们在那儿等着,我们的修理车半小时就到!”快六点时,一辆涂成“迷彩”的警方修理车终于驶入我们的视线,大家当即欢呼起来。在警方修理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很快便修好了车,得以继续前进。
为感谢我的帮助,摄制组回国时,专门为我拍了一盘“我的义工生活”DVD带给我的父母,看了后,乐得他们在电话里一叠声地说:“……经历就是财富!”
|